当前位置:首页>养生园地


顺应自然保健康 时逢金秋话养生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4    文章来源:乔振纲名医工作室
 

  我作为一个老中医,可以充满自信地,无比自豪地告诉大家,中医是门科学,是一门诊病疗疾,救死扶伤,关乎生命的自然科学。中医的科学性不仅得到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可,而且越来越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可,中医正昂首阔步地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和欢迎。我们说中医是门科学,其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她发源于中国人民数千年同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的不断总结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第二,有完整、严密的,有丰富、系统的,有以先进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独特理论体系,其“整体恒动”观,以及“辨证调控”的学术思想始终占据哲学思维的制高点,是西医学和其他任何医学分支所不能比拟的。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无论从认识论,还是方法论的角度讲,都经得起现代哲学(辩证唯物论)的检验,经得起系统控制论、黑箱论、现代生物化学等现代科学成果的检验,更经得起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已经经过数千年临床实践的检验;第三,中医的许多理念,如重视和强调对疾病的预防,注重治未病的思想,极具科学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至今对中医临床乃之国家的整体卫生战略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中医的自然观更是高屋建瓴,在科学的制高点上,对中医临床和养生有着直接的、强有力的指导。所谓中医的自然观,可用“天地相应”、“天人合一”八个字来概括。此语的意思是说:天地间(也指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人生活在天地间,自然界养育了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必然随时影响着人。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要想活得舒适,活得健康,在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同时必须顺应自然。
  自然界对人类最显明的影响莫过于四季(春、夏、秋、冬)的更替。所谓要“顺应自然”,首先必须要懂得根据季节的不同特点,根据各人的体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科学地进行养生。眼下,正值金秋之时,现在我们就针对秋季养生的问题进行一番研讨。
  第一, 秋季的起居养生
  处暑以后,气温日渐下降,此期此时人体容易出现“秋乏”。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人们常会有懒洋洋的疲乏感。所以秋季的养生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言之睡眠对健康,某种程度上讲比吃饭更重要。最好晚上十点以前就睡觉,“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见《黄帝内经》)
  中午要安排适当的午休(1—2小时为佳),以减轻困顿感,缓解疲劳。对老年人来说,午休尤其重要。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惟通过充足睡眠,才能使脏腑功能像电器充电那样,得到能量的不充和修养,使体内阴阳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古代养生家早就劝诫,老年人“遇有睡意则就枕”。
  处暑前后白天闷(燥)热,夜晚,尤其是后半夜较为凉爽,最易中“阴暑”,多表现为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为防此情况发生,立秋后晚上睡觉最好盖上毛巾被或薄被,不要直吹空调、电扇,不宜对着门窗睡,避免受到冷风寒邪侵袭。
  秋季是夏季(暑期)到冬季的过渡阶段,是外界阳气渐弱,阴气渐盛的时期。特别是中秋以后,一天之中温差较大,夜晚和早晨气温明显降低,甚至几多冷意,此期此时,机体对外界阴寒之气的适应尚有一个过程,加之体表毛窍尚处开放状态,人体卫阳之气又逐渐减弱,机体很容易受阴寒邪气的侵袭,所以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晨和夜晚要适当增加衣服,刮风下雨更要穿较厚的衣服,预防感冒至关重要。
  第二. 秋季的饮食养生
  秋季是进补的大好季节。但进补也要有讲究,不能盲无目的和不分虚实地滥补。中医补法的基本原则是“虚者补之”。而其“虚”,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气血双虚之分,对症进补,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补益目的,否则适得其反。体质偏气虚者,可选适量白人参或西洋参、海参等炖服;偏阴虚者,可选乌骨鸡、龟肉、燕窝、银耳、石斛等炖服,多食秋梨、荸荠、莲藕等;偏血虚者,可适量多食猪血(肝)、羊血(肝),多食桂圆肉、红枣,血虚严重者可用当归、阿胶等炖服;偏阳虚者,可选羊肉、狗肉、鹿肉、泥鳅、鹌鹑及虾、贝类等炖服,适量多喝当归生姜羊肉汤,可多食韭菜、核桃等。
  药补不如食补,进补要以食补为主。遵从中医“春夏宜养阳,秋冬须养阴”的宗旨,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
  立秋后,因秋燥而引起的疾病也时时困扰着许多人,对此,饮食养生方面要注意滋养津液,适量多喝水,饮淡茶(特推荐乔氏滋阴润肺茶:百合10克,麦冬13克,石斛9克,佛手7克,蜂蜜1匙。以上一剂量,每天一剂,开水浸泡,代茶频饮)。食物方面,多吃萝卜、西红柿、莲藕、秋梨、新鲜葡萄等,少食辛辣、油炸品,少吸烟,少饮酒。
  秋高气爽的天气也会让人胃口大开,所以要警惕和预防秋膘上身而引起过度肥胖。对原本肥胖之人,更应注意减肥,(特推荐乔氏降脂减肥茶:
  第三.秋季的运动养生
  秋季是暑热向寒冷天气的过度阶段。为增强冬季对严寒的抵御和适应能力,秋季的运动,首先要注重耐寒锻炼。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坚持冷水洗脸,凉水浴身,可风浴、雨浴,有冬泳习惯的,要提前并坚持江河游泳等等。坚持下去,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更好地度过严冬,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功能,使人意志坚强,体质强壮。
  秋季,天高气爽,不冷不热,是开展各项体育运动,进行身体锻炼的大好季节。比如登山,我国素有重阳(农历九月九)登山的习俗,登山不仅是一项有益的体育锻炼,也是一种有趣的“秋游”活动。此活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改善睡眠,舒畅情绪,振奋精神。对哮喘、糖尿病、肥胖、前列腺肥大、便秘等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还表明,新鲜空气可以清肺健脾,攀峰越岭可舒展筋骨,防止关节老化。另外,登高凝眸远眺,还可推迟视力的老化。此项活动不适合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的患者,对老年人也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而为之。老年人最适宜的锻炼项目,莫过于步行、跳舞、打太极、八段锦等。各项锻炼之前,都要注意“热身”,使肢体舒展,逐渐进入状态,切忌猛然、猛烈,以防意外情况发生;锻炼后要注意适时、适当补水。锻炼应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第三. 秋季防病的重点及药物养生
  祖国医学非常重视治“未病”(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已晚乎”;明代医家朱震享在《个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即现在所说的强调对疾病的预防。那么,秋季我们应该着重预防哪些疾病呢?
  1.过敏性鼻炎。所谓过敏性鼻炎,是指受外界某些致敏物质刺激或外在环境(如季节更替)的变化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导致的慢性鼻炎。每到秋、冬季节,因为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所以此种疾病的病发率也大幅上升。主要症状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闭塞等,有的可伴见头痛。此病的中医病机为:肺卫虚嫩,外邪(或寒或热,以寒邪为主)壅阻于鼻,肺窍不得宣达所致。治宜益肺固卫,散寒解表,宣达清窍。预防治疗除坚持冷水洗脸、洗鼻或冷水浴,用双大拇指沿鼻部两侧上下反复摩擦按摩外,特推荐乔氏抗敏鼻炎汤供参考:生黄芪15~25克,桂枝9克,白术10克,白芍25克,防风15克,辛夷9克,白芷9克,乌梅9克,蝉衣13克,苍耳子7克,炙麻黄7克,荆芥9克(后下),炙甘草9克。生姜三片,大葱根(带须)3~5个,红枣3枚。若鼻流黄涕,舌苔黄厚,断为热像明显者,上方去桂枝,加适量黄芩、二花、鱼腥草。
  2.慢性支气管炎。该病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粘膜的炎性变化。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常见。多在秋冬季发作或加重。本病的预防,食疗方面应多吃含锌的食品,如动、海产品、家禽等各种肉类,另外,各种豆类、核桃、坚果类、以及各种种子类都是含锌较高的食品,在重视补锌的同时,还要多吃各类新鲜绿叶菜和各种水果,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通过以上食疗措施,旨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药物预防和治疗方面,“乔氏固金宣肺汤”可供参考:炙棉芪15~30克,百合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半夏9克,桔梗9克,炙麻黄7克,桂枝7克,前胡9克,杏仁9克,炙冬花13克(单包),全瓜蒌9克,炙甘草9克,生姜3片,桑叶7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若热像明显者,上方去桂枝,加二花,鱼腥草,伴高烧者,酌加生石膏、知母。
除以上措施外,还要注意衣服增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免受风寒,预防感冒等均至关重要。
  3.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该病发病原因显然由过敏所致,其过敏因素,除致敏性抗原微粒(如花粉、灰尘、霉菌等)外,尚有季节性,与季节更替有密切关系,秋季亦为多发季节。既然与过敏有关,其预防和治疗的措施,首先应尽快检测出过敏原。一旦确认相关的过敏物质,即应坚决、彻底地摆脱与该物质的接触。如不能查明确切的过敏物质, 也要从以下诸多方面,尽力避免接触过敏原:①不饲养宠物,至少应减少卧室内的动物皮系痟;减少室内湿度,杜绝霉菌生长。②忌食可诱发哮喘的食物,如螃蟹,虾、生奶等;少吃油腻、煎炸、生冷的食物。③戒烟,避免在烟雾环境中逗留。
若确认与季节更替或气候变化变化关系密切者,应加强体质的对外适应性锻炼,而且要及早进行,持之以恒。
中医药的预防和治疗,推荐“益气宣肺平喘汤“供参考:生黄芪15~35克,桂枝9克,白芍30克,白术10克,防风15克,杏仁9克,乌梅9克,蝉衣13克,炙麻黄7克,苏子13克,炙冬花15克,炙甘草9克,生姜3片。每日一剂水煎服。
  4.预防冻疮。冻疮虽常发于冬季,但其防治应从秋季开始。立秋后即应开始机体的耐寒性锻炼(具体措施,可参阅本文第三标题中)。
冻疮虽病发于外在表皮,但其发病机理与体内阳气不足,外寒侵袭,阳气不布,寒凝血瘀有关。其饮食和药物预防、治疗皆应遵循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食疗方面,以当归生姜羊肉汤最佳,常服之,不但味美解馋,而且温阳散寒,能显著增强机体的耐寒性,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对预防和治疗冻疮有较好效果;中药汤方,可选用医圣张仲景的“当归四逆汤”:当归15克,桂枝12克,赤芍15克,辽细辛6克,甘草9克,大枣8枚。每日一剂水煎服;除中药内服外,还可外用乔氏“当归红椒酒”:当归45克,红花15克,川椒15克,肉桂15克,细辛8克,红辣椒3~5个,樟脑9克,用95%酒精5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启封外涂。此剂对冻疮初始而未溃破者疗效较好。
上方中方方不离当归,真乃“秋末开始防冻疮,中药当归是主力”。

版权所有: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乔振纲名医工作室

乔振纲工作室声明:网站所有学术性文章及肖像未经我站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豫ICP备10025230号

投稿邮箱:qzgg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