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案精选>肝胆病


胁疼(慢性乙型肝炎)案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6    文章来源:乔振纲名医工作室
 

  姜鬃,男,19岁,孟津县公路段职工,2004年5月5日初诊。患者患慢性乙性肝炎四年余,曾经拉米呋定治疗一年,HBV-DNA一度降至正常,停药一年后反弹复升,又服近半年无效,且付作用明显,特转求中医。刻诊:乏力、神疲,右胁闷胀、隐疼,纳差、恶心,大便溏。检查:HBV-DNA5.66ⅹ107;面色萎黄,巩膜发黄;舌质淡红,苔簿黄;脉虚弦略数。证属热毒内蕴,肝气郁滞,脾胃不和。治宜益气扶正,清热解毒,疏肝理气,调和脾胃。处方:太子参13克、柴胡9克、白术12克、陈皮9克、姜半夏9克。藿香9克、砂仁9克、焦三仙各13克、石斛15克、杞果13克、灵芝草10克、丹参10克、赤芍15克、茵陈15克、栀子9克、贯众13克、蜂房9克、土茯苓30克、猪苓30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草30克、白茅根30克。
  2004年7月28日诊:上方加减续服80余剂,乏力明显好转,右胁闷胀、隐疼渐失,纳食恢复正常,面色较前红润,皮肤黄疸亦退,大便基本成形。再治仍以益气扶正,疏肝健脾,清热解毒为主,兼以补肾固本。处方:生黄芪15克、太子参13克、柴胡9克、黄芩9克、半夏9克、白术13克、砂仁9克、生熟地各13克、山药15克、杞果10克、仙灵脾9克、贯众10克、蜂房9克、土茯苓30克、菌灵芝9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草30克、白茅根30克。
  2004年10月29日诊:上方加减服至两月多时,诸证皆失,神清气爽,近10天来先因劳累,后因餐食油腻之品,病情反复,自觉乏力、纳呆、口苦、胁疼,腹胀,大便粘腻不爽;肝功查示:转氨酶228,直接黄疸指数27;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弦滑略数。证因正气受损,肝郁脾虚,毒邪内蕴,湿热内蒸。治宜益气扶正,疏肝健脾解毒祛邪,清热化湿。处方:西洋参12克、辽沙参9克、柴胡9克、黄芩9克、半夏9克、茵陈15克、猪苓30克、云苓30克、泽泻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石菖蒲10克、藿香9克(后下)、砂仁9克(后下)、白术13克、生地10克、白茅根30克、白花蛇草15克、车前草30克、炙甘草13克。
  2004年11月10日诊:复上方10剂,乏力好转,目睛黄疸消褪,胁疼有减,食欲增加,腹胀好转。治宗上方去茵陈、大黄、栀子等,加五味子9克、当归13克、杞果12克、鳖甲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
  2005年2月13日诊:上方出入续服90余剂,诸证皆失,能吃能睡,身力倍增,大便转调。肝功检查,各项皆恢复正常;HBV-DNA值明显下降,为2.14?04。说明正胜邪退,病毒受挫,治当遵循“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之精神,继续培补正气,解毒去邪,以求根治。处方:生黄芪30克、太子参10克、辽沙参9克、柴胡9克、白术13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5克、杞果13克、贯众13克、蜂房10克、土茯苓15克、蜈蚣1条、焦三仙各13克、石斛15克、菌灵芝9克、仙灵脾15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草30克、白茅根30克。
  2005年5月6日诊:上方稍事出入,续服80余剂,自觉身强力壮。肝功复查各项正常,HBV-DNA值为1.37?02,五项指标提示:乙抗原已转阴。至此,疗程近一年,终于取得临床治愈的大捷。遂继上方10剂,共为细末,装胶囊,嘱其每服7粒,每日三次,以巩固疗效。
  追访三年未反复。
  :慢性乙肝,系乙型肝炎病毒侵袭肝脏所致。免疫反应低下或免疫反应处于封闭状态者,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称之为“健康带毒者”。免疫反应激烈者,多表现为胁疼、纳差、呕恶、腹胀、乏力、便溏等以消化系统为主的症状。据此分析,其中医病机,应为:湿热毒邪内蕴,肝木受损,肝失调达,进而乘脾犯胃,形成贯穿病程始终的“肝郁脾虚”的基本格局。故其治疗,首当清热、化湿、解毒,以驱逐外邪,针对发病因之本。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应视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表现,或重视益气、或重养血、或重补肾,针对体质之本,使“正气存内,邪不可肝”。益气,常用生黄芪、太子参等;养血常用当归、白芍等;补肾常用山药、生熟地、山萸肉、仙灵脾等。益气、补肾药物,其扶正固本之能,尚寓含提高、强化免疫功能之意。至于“健脾和胃”应贯穿治疗始终。值得指出的是,是病既为“湿热毒邪”内蕴,由于湿性粘腻,与热毒胶着互恋,从现代医学而言,由于乙肝病毒有极强的嗜肝性,在体内不断复制,欲彻底清除十分不易,彻底治愈非常困难。这就决定了病程的缠绵、迁延性和疗程的长期、持久性。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并向患者讲明,使患者能密切配合,树立信心,长期“抗战”,坚持足够的疗程,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版权所有: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乔振纲名医工作室

乔振纲工作室声明:网站所有学术性文章及肖像未经我站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豫ICP备10025230号

投稿邮箱:qzggzs@163.com